水下打撈對有些人來說是很陌生的,水下打撈是指對沉沒于水下的物體進行打撈,顯而易見。在水下的工作是不同于在陸地上的工作的,所以說水下打撈工作是非常危險的,水下打撈過程中,隨機應變視作重要的因素。出現突發狀況時,要根據情況對原本制定方案或計劃進行必要的做出調整與改變,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及自身的安全。
潛水作業事故率是很高的,潛水打撈說如果一一羅列的話會有16種之多。如:減壓病;放漂;擠壓傷害;氣栓;氧痙攣;氮麻醉;二氧化碳中毒或窒息;溺死;水中活動受阻;高壓神經綜合征;水中沖擊波傷害;吹脹(亦稱低壓癥);溫度過低引起的“水休克”和凍瘡;海暈;感染;海洋生物傷害。
當潛水員處于深水中,一旦硬質頭盔失去壓力,將產生致命性的擠壓。在上浮期間(或減壓期)的危害可大致分為兩類。
氣壓傷:傷害部位為任何含氣腔內,是由于腔內壓力不能與周圍環境的壓力取得相應的平衡,致使組織遭到破壞,其中最常見的為中耳與前器官的損傷。是由潛水員在肺部有炎癥時潛水,使肺泡腔破裂,導致氣體侵入血液循環系統所致。
減壓病:環境空氣壓力的升高,會增加人體血液對空氣中氮的溶解量。如果上浮期過快地回到正常大氣壓環境中,就像將汽水或香檳酒瓶蓋開啟瞬間的結果一樣,血液中形成大量氣泡,其主要癥狀是:一個或幾個肢體的大關節部位疼痛和皮膚出現大理石狀紋。